DB3212∕T 2091-202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泰州市)

ID

6F9D8CAB7A30466A87141243841DA528

文件大小(MB)

0.29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DB3212,泰州市地方标准,DB3212/T 2091—2024,2024-09-20 发布,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emerella,anatipestifer,2024-10-20 实施,发布,ICS 65.020.30,CCS B 41,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DB3212/T 2091—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泰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监督、组织实施,本文件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泰州丰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水禽基因库(江苏)、,兴化市畜牧兽医站、兴化市海南畜牧兽医站、泰兴市张桥镇畜牧兽医站、泰兴市河失镇畜牧兽医站、泰,兴市姚王镇畜牧兽医站、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州市高港区)畜牧兽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军、吕海玲、吴植、董洪燕、孙凡、周庆康、邱志俊、穆晓惠、刘莉、纪荣,超、朱善元、孙可懿、丁晓、林钟鸣、刘凯、程园园、冯琦、李芮鑫,DB3212/T 2091—2024,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日常管理、防治的技术规程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 41441.1 规模化畜禽场良好生产环境第1 部分:场地要求,NY/T 1167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3445 畜禽养殖场档案规范,NY/T 4450 动物饲养场选址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NY/T 5038 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NY/T 5339 无公害农产品畜禽防疫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鸭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主要特征,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4 诊断,4.1 诊断指标,4.1.1 流行病学,4.1.1.1 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1.1.2 雏鸭易感发病,成年鸭较少发病,4.1.1.3 2 周龄~3 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 天~3 天,最长可达7 天,出现症状后1 天~,2 天死亡,4.1.1.4 感染后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一般为5%~75%,4.1.2 临床症状,4.1.2.1 急性病例表现为倦怠,缩颈,不食或少食,眼、鼻有分泌物,腹泻,排淡绿色粪,运动迟缓,或失调,DB3212/T 2091—2024,2,4.1.2.2 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尾部轻摇,不久抽搐而死。病程1 天~3 天,幸存者生长缓慢,4.1.2.3 亚急性或慢性病例表现为头颈歪斜、做转圈或倒退运动,遇有惊扰时不断鸣叫等,4.1.3 病理变化,4.1.3.1 雏鸭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4.1.3.2 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纤维素性脑膜炎,4.1.3.3 少数病例可见输卵管炎、输卵管膨大,内有干酪样物蓄积,4.1.3.4 慢性局灶性感染见于皮肤,多在背下部或肛门周围的坏死性皮炎,皮肤或脂肪呈黄色,切面,呈海绵状,似蜂窝织炎变化,4.1.3.5 少数病例可见跗关节肿胀,触之有波动感,关节液增量,呈乳白色粘稠状,4.2 实验室诊断(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4.2.1 细菌分离鉴定,4.2.1.1 采集发病、濒死或病死鸭的脑部、肝脏、心脏和气囊等组织,4.2.1.2 用灭菌接种环轻触无菌组织表面,划线接种于至含2%胎牛血清的肉汤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倒,置于37℃ CO2 培养箱中培养24 小时~48 小时,4.2.1.3 挑取疑似菌落接种于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7℃摇床160rmin-1振荡培养24 小时左右,4.2.1.4 用微量移液器吸取5μL 分离菌纯培养物分别接种至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靛基质、硝酸盐、硫化氢、明胶和氧化酶等生化反应管内,37℃置于CO2 培养24 小时~48 小时,4.2.1.5 细菌的生化特性为不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和蔗糖,枸橼酸盐试验、靛基质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为阴性,不能液化明胶,不产生硫化氢,氧化酶试验阳性,4.2.2 PCR 试验,4.2.2.1 按照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的操作步骤提取细菌的基因组,4.2.2.2 生物合成PCR 鉴定用特异性引物,F:5′-GATGACTGGTCTTGGTCTTCAGC-3′;R:5′-CAT,CCGTATGACCTACCACTAAG-3′,4.2.2.3 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2.5μL,2.5mmol/L dNTP 2.0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

……